成功案例

河纪行——塔巴村:泥土·陶器·陶瓷厂
来源:小九直播cba    发布时间:2024-08-13 09:41:18

  位于墨竹工卡县的塔巴村是个农业村,308国道从中穿过,将村庄分割成两部分,南侧背倚青山隐隐,北侧连接沃野青青,更远处有墨竹马曲奔腾而过。村里大多数人家聚居在北侧谷地,只有几户住在南侧高处山风吹过的坡上,那里宽敞平坦通风,是烧陶的最佳地点。村边公路两侧有大堆的红色陶土,是烧陶留下来的遗迹。

  在西民的生活中,陶制器皿是不可或缺的物件之一。说起陶器,就必须得说在西藏颇负盛名的塔巴陶器。制作塔巴陶瓷最为人称道的是塔巴村巴热组,其名由来也与陶瓷制作技艺发明人有关。当地人传说,一千多年前,在巴热组对面的帕嘎曲巴山的曲念卓嘎修行洞里,有一位叫益西多吉的修行者,他偶然间把泥巴扣在自己的膝盖上做成了碗状,又模仿牛鼻子上的环做成碗的把手,由此发明了陶瓷制作技艺。他修行期间,经常散发“多玛”给周边的村民吃。有一天,“多玛”用完了,而一个孩子没有吃到“多玛”,就用“古朵”(投石器)把修行者赶走了。修行者认为这个村里的孩子像羊一样调皮,而母亲像牛一样温柔,于是给村子取名为“巴热”,藏语中“巴”是牛的意思,“热”是羊的意思。

  据说坚才是目前村子里手艺最好的技工,我们本来以为他是家传手艺,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可他自己却说是20岁时才开始向同村的次朗旺堆学技的。算一下,1959年前后西藏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这样宏大的时代背景与坚才学技有何联系?

  原来,在旧西藏,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制作陶器的。为什么呢?所谓“苛政猛于虎”,当时制陶是要缴税的。坚才记得,那时巴热组的陶匠每年都要分别给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甘丹寺等各大寺庙上缴18个品种、每种2件的陶器,这是为陶匠制作陶器而定的税收。一户人家有一人从事制陶,便要上缴一份税,如果有两个陶匠就要缴两份税,所以那时候没有人愿意做陶匠,巴热组就只有五六户做陶的人家。

  1959年3月28日,西藏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获得了解放,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也皆废除,陶匠不用缴纳陶器税了,做出来的陶器可以拿出去卖钱了,于是想要学习制陶技艺的人也就慢慢的变多了。现在,巴热组有90户人家,其中有30多户做陶。

  塔巴陶瓷不是任何季节都能制作的,大多在每年10月至藏历新年前做。原因之一是此时是农闲时节,有时间静下心做陶;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烧陶用的主要燃料草皮只有那时才能干透使用。

  5月正是青稞播种的季节,村里几乎没什么人做陶器,无缘一睹塔巴陶瓷的制作技艺,我们觉得遗憾,于是请求坚才演示一遍塔巴陶瓷制作的步骤,却被拒绝了。原来,陶瓷制作起来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一些较复杂的器具,即使技术最熟练的人一天最多也只能做3件,而且一定要一气呵成,一旦中途停下就会报废。我们没足够的时间观瞻,而坚才自己也没时间制作完成一件陶器。

  为了弥补我们的遗憾,坚才主动给我们讲解了陶器制作程序:砸碎陶土—过滤细土—和成泥巴—制作陶坯—晒干陶坯—陶坯上釉—烧制陶坯。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流程,其实其中光是制作陶坯这一环节就有不少工序:拍器底、安器壁、安口沿、安器嘴和器柄,其间还要打磨抛光,最后是雕刻花纹。在坚才家不大的院子里,他拿着一个制作好的陶坯,盘腿坐在陶轮旁,用各种木质的、金属的工具在上面比划,以便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用法和作用。虽然语言不通,但他的耐心细致令我们感动不已。

  坚才指着门口一堆红色的土告诉我们,这是制陶最重要的原料陶土。制作塔巴陶器的陶土是由一种叫“萨干巴”的粘土(红土)和一种叫“斯巴”的石块(白土)混合而成的。“斯巴”在塔巴村对面的山上就能够找到,“萨干巴”则产自扎西岗乡的斯多山,一拖拉机土卖50元,够用一个制陶季。

  说到陶坯上釉用的釉土,坚才从屋后拿出一块拳头大、黑乎乎的有着蓝黑光泽的石头和一小碗泛着蓝莹莹的金属光泽粉末。这种铅锌矿石在直贡梯寺山下能够找到,使用时要把块状粉碎成末,和水均匀地刷在陶坯上,最后把陶坯放进窑里烧上十来个小时,一件陶器就算完成。成品的陶器在藏族人家几乎都可以看得到,拙朴简洁的器形,泛着光洁闪亮的棕红色,俨然一件件艺术品。

  问及制陶收入,坚才谦虚地说,去年因为老伴生病,他在照顾老伴之余制陶,收入是1万多元。塔巴村村委会主任格桑尼玛解释说,做陶的收入与家里的劳力有关,一家子做陶的人越多,收入也越高。有些家里做陶人多的,一个制陶季可以收入2-3万元。

  俗话说:“一技在手,吃喝不愁。”老祖宗传下来的制陶技艺,给塔巴人带来了光明“钱”景。而如何让这一技艺发扬光大,并使其在村民致富的道路上大展身手,成为墨竹工卡县近年来思考的重点之一。

  2006年,塔巴村民间传统制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墨竹工卡县对塔巴陶瓷进行了市场调查与研究、技术投资、厂房建设、工人培训等,对塔巴陶瓷进行了技术改进,将现代技术融进传统工艺。2009年,投资100多万元的塔巴陶瓷厂投入使用。

  陶瓷厂宽阔的厂房里,地上集中摆放着做好的陶器,颜色虽多些,却不及坚才家的鲜艳。这是否就是现代工艺与手工制作的区别,说明手工制作较现代工艺更胜一筹?陶瓷厂的技工占堆却否认了记者的想法:现代工艺是在遵循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利用器械进行搅拌、碎石、烧制,其最大好处是通过加大力度来提升陶瓷质量,弥补了手工制作时手劲不够的缺点。对于前来购买陶器的百姓来说,更注重的是陶器的质量而非颜色,况且现代工艺制作的陶器虽然颜色不够鲜艳,却胜在色彩丰富,而且质地更加细腻、光滑,因而大有市场。

  现代技术给塔巴陶瓷带来的进步不仅在质量上,更在品种上。占堆说,以前的陶匠只能做18个品种的陶瓷,现在村里的老技工可以做45种,而陶瓷厂的技工可以做200多种。不只如此,因现代工艺里用电烧陶,少了燃料的制约,制陶也不再限季节。陶瓷厂有15名技工,不拘时间、不定任务,一年四季谁有闲谁来做,一天可以领到50元工资,也算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看来,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给塔巴陶瓷制作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