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怎么减量、怎么管理、利用?建筑垃圾三问

怎么减量、怎么管理、利用?建筑垃圾三问

来源:小九直播cba    发布时间:2024-07-29 18:40:52

在澄迈县一家装配式建筑工厂里,工人正在加工预先制作的构件
产品详情

  在澄迈县一家装配式建筑工厂里,工人正在加工预先制作的构件。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采用传统建造方式的工地,易产生建筑垃圾、废气、扬尘、噪音等污染。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这是我工作过的最干净的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污染大幅度减少,太让人省心了。”10月28日,在海口市江东新区东寨新居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余正海一边作业一边感慨。

  能让一个在建筑行业工作近30年的工人如此评价,得益于该项目采用的装配式建造方式。

  以往,因施工造成的垃圾、废气、扬尘、噪音等污染,一直是建筑施工工地难以避免的问题,而建筑垃圾的污染尤为严重。随着城市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大量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堆放,对土壤、水质、空气造成污染不说,还存在火灾等安全隐患。

  “这条路这么干净,能看得出里面实际上有一个工地吗?”站在江东新区红林路临近东寨港大道路段,市民符叶指着一条无名小路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这条路的深处就是东寨新居二期的项目施工现场。“以前工地施工时,渣土车、建筑垃圾车进进出出,马路上难免会掉碎屑。现在这工地就处理得很干净。”符叶说。

  实际上,很多人对工地的认知还留有“脏乱差”的印象——空气中弥漫的扬尘、四处掉落的泥沙和不绝于耳的噪音,似乎是传统建筑工地不可避免的污染“老三样”。

  “但是装配式建筑改变了这一切。”东寨新居二期项目负责人杨爱琦说,该项目工地是以装配式建造为基础打造的“智慧工地”,不仅要生产质量,更要环保施工。

  “装配式的建造方式不仅效率高,而且扬尘少,开挖土方也不像过去那样蛮横,现场也注重管控土地,不会产生到处都是沙土的现象。”杨爱琦说,装配式建筑带来建造工艺的变革,让“老三样”大变样——盖房子如同搭积木,在工厂里成批、成套地预制房子构件,然后把构件运到工地一一装配起来,楼房就建成了。

  “大量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大幅度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噪音和空气污染。”江东新区电白雅居项目同样是装配式建筑,项目经理谢成说,项目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尽可能把工地的污染降到最低。

  据海南日报记者了解,海南已将装配式建筑应用和推广列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四大标志性工程。2020年,全省采用装配式建造的项目面积达1100万平方米,占全年新建建筑的比例超30%,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约22万吨。

  还未应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的传统工地,只要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也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家住海口五指山路的何女士最近发现,附近的工地没那么多扬尘了,家里开窗一整天,家具也很干净,不似以往沉积很多灰尘。

  海南日报记者在该工地看到,施工方按照我省建筑施工工地的环保施工要求,在项目出入口设置了车辆冲洗区,在工地围挡上装喷淋降尘系统,硬化施工道路,要求渣土车辆密闭运输,采用湿法作业进行土方开挖……种种措施令工地扬尘大幅减少。

  此外,海南自2017年试行的《海南省商品房全装修管理办法》要求,在2017年7月1日(含)后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商品房工程,应按绿色建筑及其装配式建造的要求实施全装修。自该办法试行以来,海南全省实现建筑垃圾减量约150万吨。

  近年来,海南城乡发展日新月异,老旧小区改造、新房装修、商务楼宇扩张、道路建设、乡村振兴……各地开发建设需求源源不断。尽管海南正在深入推广装配式建筑,但新旧工艺、理念的更迭需要时间——2020年全省新建的建筑里,仍有相当一部分采用的是传统建造方式。

  海南日报记者从省住建厅等有关部门了解到,2020年,海南建筑垃圾产出量约为1518万吨——由此带来的建筑垃圾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10月中旬,有海口市民向媒体投诉:在海甸岛碧海大道附近,有人随意倾倒建筑垃圾。海南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成堆的垃圾杂乱地堆放在路边,其中既有塑料布、玻璃碴、旧家具等废旧物品,也有混凝土碎块、木板等建筑垃圾,前后绵延近20米,有不少垃圾还浸泡在污水里。

  “这些建筑垃圾在这里堆了两三个月。雨天污水横流,晴天粉尘到处飞。”附近居民钟先生说起这些语气充满了厌恶,“各种垃圾堆积在一起,会生出大量的细菌、微生物,严重的会影响大家的健康,粉尘还会污染空气。”

  今年8月,在海口丘海大道延长线智海搅拌站附近,也出现了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情况。在“破窗效应”的带动下,一些生活垃圾也被随意丢在此处,形成了令人侧目的市容污点。

  “屡禁不止,清理了很快又有人倒。只要有一个人倒,别人就会跟风。”在海口碧海大道一小区外有个建筑垃圾堆放点,该社区物业人员林大海说,当他们发现有人往此处倾倒建筑垃圾时,只能报警或投诉到有关部门,但由于该堆放点位于社区物业的管理范围,投诉后的垃圾清理工作还得物业方来承担,这大幅度提升了小区的维护成本,令他们头痛不已。

  “和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大车打交道,就像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海口市美兰区一名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说,“我们接到群众的举报赶过去时,人家已经倒完垃圾跑了。我们蹲守在周围,人家就不来,很难抓现行。”

  尽管被动,但10月下旬,该执法人员还是将一名正在倾倒建筑垃圾的大车司机抓了个现行。“我们只可以让他自己找人清洗整理干净。”该执法人员说,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他们会限时要求责任方先清理垃圾,如果限时完成不了,再采取行政处罚,即执法方先垫钱找第三方清理,再对责任方进行罚款,“基层的执法力度有限,很难约束这类行为,应该出台更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法律和法规,让这一现象得到长效化的治理。”

  如这名执法人员所希望的,海南日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为了长效化治理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抛撒等行为,我省开展了一些尝试。

  海口市园林和环境卫生管理局有关负责的人介绍,为建立完整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该局草拟了《海口市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联席会议制度》《海口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已经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通过,同时,为完善有关规定法律法规,该局正快速推进出台《海口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海口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海口市固态废料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将从制度层面,落实各职能部门及属地的管理责任,构建建筑垃圾管理长效机制。

  在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今年9月1日,海口市园林和环境卫生管理局联合多部门开展为期3个月的集中专项整治行动,通过严管重罚相关责任单位,严防又出现非法倾倒建筑垃圾行为,在此过程中逐步规范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办法。

  目前,专项整治行动已全面排查海口9个建筑垃圾临时收纳点,关停了2个不规范的收纳点,并督促各区尽快建立1座至2座建筑垃圾转运场或填埋场。

  2019年,陵水黎族自治县提蒙乡新建了一家建筑垃圾处理场。此处的粉碎生产线,设置了砖石料机械分选、破碎筛分、轻物质风选分离、除铁及分拣等处理环节,能将钢筋混凝土块、砖石、碎瓷片等固体垃圾变成砂石骨料,可用于路基填充、铺路或制成建筑材料等,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为了不让施工噪音及扬尘影响附近居民,该处理场采用三级沉淀方式处理洗车用水及除尘,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现场负责人陈新生介绍,目前建筑垃圾处理场一期项目每年能处理建筑垃圾约20万吨,“我们将加大二期的投资,处理量将增加到每年50万吨。”

  目前,这类建筑垃圾处理场在海口、三亚等地也有布局。放眼全省、全产业链,海南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管理体系不完善、主体责任未压实、分类收集不到位、运输处置不规范、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再生产品推广使用不够等矛盾问题依然突出。

  为此,今年8月,参考内地城市的先进经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逐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意见》,从压实主管部门责任、加快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开展源头减量、通过联动执法加强日常监管等9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全省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今年6月出炉的《海南省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十四五”规划(2021-2025)》,提出了要深入推广装配式建筑;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加强对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控制,减少建筑行业在生产、施工和拆除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加快海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厂的建设,增加建筑垃圾消纳量;鼓励成立可循环可再生建材机构和联盟,布局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推动海南省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的搭建;优先在市政公用设施和政府投资项目中使用具备推广应用价值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类产品等具体措施,系统性解决建筑垃圾污染问题。海南从顶层设计,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全力以赴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